楠河邊很早以前便有史前人類活動的遺跡,直到14世紀中葉才出現人口集中的小型城市,因為地理位置靠近現今的泰緬寮邊界,歷史上也曾有過不少戰爭。在15世紀當地還是由國王維持著封建統治,直到西元1558年落入緬甸手中,不少當地人人被抓走成了奴隸,也埋下抗爭的種子。西元1787年由暹羅協助當地政權從緬甸手中奪回國家,回歸原有的封建治理,最後西元1931年併入泰國成為現在的「楠府」。
博物館為兩層樓建築,每層樓都包含1個主要的大廳與6到8個小型展廳,一樓展示楠府各民族的手工藝品、傳統服飾與銀器,可惜我們到訪時展示間維護中沒有開放,只有在過去防守嚴密的保管室開放參觀。二樓有個小型特展,是1958年3月16日九世皇至楠府巡視時的檔案照,還有博物館揭幕時公主蒞臨的照片。
「楠府博物館」前身是封建時期最後兩任統治者的居所,西元1903年倒數第二任統治者Phra Chao Suriyapnong Phalidet(พระเจ้าสุริยพงษ์ผริตเดชฯ)為了取代原本的木造住家,所以建立了這座融合歐式與當地風格的新宅,直到最後一任統治者Chao Maha Brahma Surathada(เจ้ามหาพรหมสุรธาดา)於1931年去世後,楠城正式併入泰國,統治者的後代便將住所捐贈給國家作為市政廳使用。維持40多年運作的市政廳,因為後續有更現代化的建築來取代,故退役為現今的博物館,整修後於1987年8月14日由詩琳通公主主持開幕儀式。
二樓大廳左右兩邊擺了兩任屋主的油畫像與事蹟,但最重要的鎮館之寶是一只黑色的左象牙,象牙長97公分,重達18公斤,由雕工精美的木製金翅鳥雕像架起。傳說在300年前楠城統治者外出打獵,走到了靠近景棟(位於現在的緬甸)的邊界,與來自景棟的獵人共同獵殺了一頭有黑色象牙的大象,雙方各自帶回一隻象牙並以此當作兩國友誼的見證,流傳至今還能隱約看見象牙上雕刻的蘭納文。
博物館位於楠府市中心,園區內有一個種滿雞蛋花的步道是各大網美的拍照聖地,歐式建築外觀富麗堂皇每個角落都是風景,室內開放空間讓自然風輕輕流過,沒有刻意營造的博物館氛圍,反而像拜訪朋友一般輕鬆自在,幾十分鐘的旅程得到滿滿的知性,有來楠府一定要來博物館看看唷。
旅遊資訊
地圖